2023年4月份,公司根据“四川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”的推荐工作相关要求,在黄强董事长、黄洪东总经理及其他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领导下,在成都中安应急研究院王永猛老师的指导下,各部门积极配合,深入推进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,其目的是通过安全文化建设,巩固安全文化建设成果,塑造卓越安全文化,树立文化引领理念,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,夯实安全基础,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,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。本人参与了此项工作,收获颇丰,心灵触动大,下面是个人在创建省级“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”中的认识。
一、安全文化的概念
何为文化?梁晓声认为,可用四句话来概括:“植根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别人着想的善良”。
从安全的角度,可用四个词语表达:“安全素养、安全意识、安全行为、安全理念”。安全素养是安全层面根植于内心的修养,安全意识与安全理念是安全素养的外化,安全行为是理念与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。安全素养、安全意识、安全行为、安全理念是个体的属性,属文化范畴,统称为安全文化。
何为安全文化?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中这样描述: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、态度、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。这说明安全文化是集体和个体的一种综合体现,表现为价值观、领导力、意愿和行为等各个要素。其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:一是共同性,既存在于集体,又附着于个体,是集体与个体的共同特征;二是系统性,既显露于具体的实物,也呈现于抽象的观念;三是实践性,其从实践中得来,又予以指导实践;四是高阶性,好的安全文化属安全工作的高阶范畴,需长时间形成,一旦形成就会长时间发挥作用。
对于企业员工来说,安全文化可以化被动为主动,化消极为积极;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、我会安全、我能安全,最终将安全生产的观念植根于内心,形成一种不需要提醒的自觉。
二、创建安全文化的目的
众所周知,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,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、物的不安全状态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所导致,行为与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,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比最大。对于企业来说,直接措施就是要从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着手,以行为措施改变不安全行为,以技术措施改变不安全状态。在此基础上,以管理措施保证行为与技术措施长期有效。
管理的深处是文化,文化的精髓在氛围。解决人的因素最终要回归到文化。在生产过程中,人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理念没有形成、安全态度消极、安全能力不足等,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,而这些问题靠制度和法律解决不了,只能通过安全文化建设,使企业形成普遍一致的价值观和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,最终实现以安全文化为基石的本质安全。
三、塑造系统的安全文化模型,打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
要塑造良好的安全文化,一定要探寻工作的底层规律,明确目标、核心、措施之间的逻辑关系,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模型。以目标为导向,设定安全目标,而要实现安全目标,就必须树立管控风险的理念,围绕风险管控,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。要具备围绕管控风险理念,就要让集体与个体进行认知的提升或改变。认知改变了,行为才会改变,行为改变了,理念才会落地,所谓“知为行之始,行为知之成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而要实现认知的改变,就要通过具体的措施来完成,行之有效的措施,能让集体与个体认识到安全文化的本质、逻辑、规律。
公司在塑造安全文化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模型,以四川能投集团“一三五”发展战略和“三强一优”发展目标为引领,遵从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的安全方针,明确了“风险可控、长治久安”的安全目标,践行“互联共建、科技兴安、绿色低碳、造福社会”的安全使命,构建“生命至上、安全发展、知行合一、行稳致远”的安全理念,打造“以安强基、对标行业领先、打造一流水电企业”的安全愿景,构思了“13456‘内生久安’安全文化模式”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质量抓好金沙水电站的运营管理,朝着“打造一流水电企业”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。
四、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关键因素
(一)持续投入和支持
企业要持续投入资源和支持,包括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用于安全培训、设备更新、隐患整改等方面。同时,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团队,负责安全文化的推进和落实。
(二)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
建立安全反馈和学习机制,及时总结和分析安全事件和事故,汇集员工的经验和教训,推动持续改进。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,并及时回应和采纳,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。
(三)自主学习与改进
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,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,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。可参考执行“五懂、五会、五能”培训体系。
五懂:懂工艺技术、懂危险特性、懂设备原理、懂法规标准、懂制度要求。五懂是员工上岗的素质要求。
五会:会生产操作、会异常分析、会设备巡检、会风险辨识、会应急处置。五会是员工上岗的能力要求。
五能:能遵守工艺纪律、能遵守安全纪律、能遵守劳动纪律、能制止他人违章、能抵制违章指挥。五能是员工上岗的行为要求。
(四)加强外部合作和交流
与行业协会、专业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合作,开展安全交流和经验分享。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宣传,共同推动行业安全管理的进步。
(五)建立奖惩机制
建立公正、透明的奖惩机制,对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,激励员工对安全工作的积极参与和贡献。对安全违规行为和事故责任进行严肃处理,形成安全红线不可逾越的氛围。
(六)持续宣传和教育
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,如内部刊物、企业网站、员工培训等,持续宣传和教育员工关于安全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规程。定期组织安全主题活动,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知和理解。
通过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,企业可以树立起良好的安全形象,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,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。这将为员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,降低事故风险和经济损失,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企业也应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,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分享经验和教训,共同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。
文中部分内容只是个人观点,若有不妥请指正。
作者:安勇